主页 > 生活 > 社会热点 > > 中国式逼婚猛于虎 不结婚不生娃就等于病态吗

中国式逼婚猛于虎 不结婚不生娃就等于病态吗

  • 发表日期:2013-01-13 14:10 |
  • 来源 : |
  • 点击数:
  •   导语:“在中国家族中,不结婚就等于‘变态’,结了婚不生小孩则被视为‘现行反革命’。”身为深圳一家媒体资深编辑的马凌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笑言:情人节、光棍节,特别是春节,似乎已经成为审判这些“变态”和“反革命”的法定日子。

    图片说明

    “中国式逼婚”猛于虎?

      从“中国情人节”七夕、2011年11月的“世纪光棍节”,再到今年的“末世”情人节,网络上类似的“恶搞”号召一拨接一拨。其实,也怨不得单身网友这么“小气”,他们还没能从春节、寒假所遭遇的一轮轮“中国式逼婚”中恢复元气,情人节各处打出的“专为情侣打造”招牌,对他们来说又是一次刺眼且刺心的考验,“实在没法厚道”。

      “中国式逼婚”猛于虎?

      开学在即,闺蜜打来电话,与林慢慢交流寒假里的相亲心得。“初一到初七,我就相了三次亲!”闺蜜透露说。比这个更劲爆的消息则是,闺蜜和闺蜜的闺蜜竟然在不同时间与同一男子相了亲。

      这让同样在紧锣密鼓相亲的林慢慢不禁“心虚”:会不会自己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约会了这位“幸运”的相亲男。

      虽然还是一年级的在读研究生,但鉴于妹妹的儿子已经出生4个月,25岁的林慢慢也不得不面对母亲的“逼婚”。刚放寒假没几天,妈妈就问林慢慢:“如果给你介绍个本科生,你愿意吗?”软磨硬泡探得各项指标后,林妈妈才满意离开。

      并非所有的“中国式逼婚”都这么波澜不惊。一位一直操心女儿终身大事的母亲就能为此“瞬间泪崩”。只要公园或小区里有朋友谈论儿女的婚事,这位妈妈便当众情绪失控。

      天涯论坛网帖中提到的一位母亲的表现就更加“神勇”了。面对不堪其唠叨、愤然将门反锁的女儿,这位母亲冒着生命危险从八楼的窗户爬进女儿房间,只为掷地有声地撂下一句:“无论如何,必须结婚!”

      “在中国家族中,不结婚就等于‘变态’,结了婚不生小孩则被视为‘现行反革命’。”身为深圳一家媒体资深编辑的马凌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笑言:情人节、光棍节,特别是春节,似乎已经成为审判这些“变态”和“反革命”的法定日子。

      同居六年:结婚冲动仅来自意外怀孕

      吴先生和女友Kate老家都在海南,2001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打拼,在一次“白领交友派对”中一见钟情,2003年开始了同居生活。2005年,两人以AA制的方式买下番禺一处物业。

      “我一直觉得结婚与否不重要,我们在一起互相照顾,就足够了,结婚不过是个仪式。”吴先生这样描述他和女友的想法。

      直至今年8月,Kate意外怀孕了,两人的生活掀起了一阵波澜。“我觉得生命是最宝贵的,为了给孩子和普通家庭一样的生活环境,原本不打算结婚的我们决定领证结婚”,Kate坦言。

      没想到的是,命运给这对情侣开了一个玩笑,在他们将要“奉子成婚”之时,Kate肚里的孩子却没有保住。

      “其实我们很满意同居的状态,结婚冲动来自这个小生命,现在孩子没了,结婚就先不考虑了。”吴先生解释道,女友Kate亦认同他的观点。

    年轻人认为结婚生子都是“自己的事”

      采访中了解到,像吴先生和女友Kate这样的年轻“不婚一族”并不鲜见,在一些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深厚的外资公司和贸易企业更是普遍。

      有“不婚族”坦言,自己是独生子女,父母从小失和,令童年倍感孤独,成年后对婚姻也有了恐惧感。

      有社会学者认为,人际关系的疏离也是“不婚族”存在的原因之一。

      “小时候住大院家属楼,谁家离婚了,全院都知道。”财富广场某培训公司的员工刘先生告诉记者,“现在的小区,邻居之间互相认识的都不多,私生活更是没人干涉,公司领导不会因为你不结婚就不给你晋升。”

      “和父母一代相比,我们的生活圈子更加多样化,包容性也更强。”刚步入职场的阿君说,他昨日和大学时开始拍拖的女友搬进了天河五山一所租来的公寓。

      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,年青一代的婚恋观同以前有极大不同:“现在的年轻人把婚姻当作一件真正的‘自己的事’。不像以前的人,尤其是女性,有些人结婚不排除是为了对社会舆论或家庭名誉负责,甚至是碍于压力而结婚,内心不一定真的想结婚。”

      对于小生命对婚姻的推动作用为何如此巨大,资深婚恋专家王子夜认为,之所以许多年轻人做这样的选择,她觉得一部分人是因为受到西方人本主义的影响,有较强的尊重生命的意识,另一部分人则是因为传统的子嗣观念根深蒂固,最终“现代的生活恋爱方式抵不过传统的根深蒂固”。

    情感专家苏芩:彼得·潘情结 令独一代反叛婚姻

      有个心理学名词:彼得·潘情结。

      众所周知,“彼得·潘”,是童话中的小飞侠,永远可爱,永远长不大。坚决不肯生育下一代、拥护婚姻AA制、希望获得来自更多人源源不断的爱……“彼得·潘情结”代表着人对童年时代的眷恋、对成人世界的排斥感。

      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“独一代”群体,爱上了“彼得·潘”,因为孩子的世界里,没有那么多顾忌,亦没有那么多责任。可以任性,可以放纵,因为你无责一身轻,管他最后是谁为你善后!这样一群人,已经习惯了受宠的感觉。而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这般待遇,成人需要太多的责任和规范,不再可以由着性子乱来。所以如今“萝莉”大热,年过三十的姑娘还坚称自己为“女孩”,因为年龄越大,越没有撒娇的机会了。

      而一个人不得不迈入成人世界的分界线,便是——结婚生子。

      身为父母,不想让子女一辈子活在孩童的世界里,要学会锻炼他们。从一开始,就应该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。如果现在他们已然成年,那也该尽早的抽离他们的生活,让他们自己去摔打、自己去经历生活,不要去帮忙,让他们自己去做一切决定。只有一个人的思维足够成熟、担当生活的能力足够强,才有可能主动去承担责任,婚姻、生子,亦是人生责任的体现。
    身为子女,不必条件反射性的对抗父母。子女成年后,总会习惯性的反抗父母的决定,这是长大成人的必要心路历程。很多人反感结婚生子,源自对父母的逆反,不甘心被父母安排着过一辈子,对父母所期望的生活方式,会本能的有对立心态。但实际来看,这其实耽误的是自己的青春。
    也许你并不希望成熟,但是人的一生,总会是一个被迫长大的过程。当你觉得自己长到足够大的时候,该试着让那个名叫“彼得·潘”的小飞侠,飞离自己的心房了……

    分享得大奖!

    收听:
       订阅到QQ邮箱
    女性热点: 中国 婚不 式逼
    • 爱美
    • 健康
    • 情感
    • 乐活